订阅用户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萱草花-直入人心

完整深度内容,订阅用户专享! 加入【365订阅用户】,解锁全部独家文章!

萱草与思母情

萱草在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用途是表达思母之情,成为游子寄托思念母亲、感恩母爱的象征。

唐代·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在这首诗中,孟郊通过“寸草心”比喻萱草,用以象征子女对母亲的感恩之心,尽管再多的报答也难以回馈母亲的深恩厚爱。

唐代·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手种黄花非俗物,萱草虽微意可亲。”白居易在诗中提及萱草,虽然花朵不起眼,但其象征意义深厚,代表了子女对母亲的深切情感。

诗词中常以萱草象征母亲的慈爱,通过对萱草的歌咏,表达对母爱的歌颂和感怀。

元代·揭傒斯《萱草堂》“谁将萱草种堂前,萱草堂成感永年。慈母一去无穷极,留此萱草伴愁眠。”
诗中直接描绘了萱草种在堂前的场景,通过这种意象表达对逝去母亲的怀念。

萱草与忘忧之意

萱草别名“忘忧草”,因其寓意能让人忘记烦恼,因此在古典诗词中常用以表达对宁静心境的追求和对生活中烦恼的排解。

唐代·李商隐《李花二首》其一“萱草石榴妇爱子,榴花萱草荫茅檐。”诗中将萱草与石榴并列,既表现了生活的宁静美好,也暗含对家庭温馨的珍视。

宋代·苏轼《浣溪沙》“萱草忘忧草,萱花对客黄。酒阑歌罢更无言,知是谁家心里苦,依依不肯嫁东风。”
苏轼通过萱草的“忘忧”寓意,表达了对于愁绪的淡化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本文后续深度内容,为【订阅用户】专享!

加入【订阅用户】,解锁深度内容!

订阅用户订阅用户免费
已付费?登录刷新

独家文章,内容合作请联系@ 设计知外室内设计网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